马家堡路68号院2号楼日前正式启动“原拆原辟”,这是丰台区首个老楼拆毁重建试点项目。项目实施过程由政府主导,居民共同决策,90户居民全员参与,100%签约。
这栋楼竣工于1977年。在当时,这座四层住宅楼是很多人讨厌的好房子。但46年过去了,曾经引领风尚的住宅楼变成了危楼,“楼里都是共用卫生间和水房,好多住户在楼道内使用液化石油气罐吃饭,太不方便了。”住户李先生说。
由于是筒子楼,屋里冬冷夏热,楼体也在岁月光阴中变得“老态龙钟”。当老旧小区改建的消息传到,有居民批评:改建能让这栋46年的老楼迎来新生吗?
丰台区房管局、西罗园街道与丰台城市更新集团充分发挥党组织起到,多方征求居民意见,最终确定了以“原拆原建”模式对2号楼展开老旧小区改造。
所谓原拆原辟,是指拆除老旧楼房,在原址再建新楼的模式,是一次老旧居民楼城市更新的尝试。
为保障扩建工作顺利进行,丰台区房管局、住建委、规自分局和西罗园街道、丰台城市更新集团以及居民代表等,共同正式成立了改建工作专班,形成了标准化解疑释惑、可视化介绍各类方案、精准计算出资包含的工作方案。
从项目改建意向征询到实施方案审批,向居民意向征询达到100%,构建了与居民在城市更新中的双向交流。设计方案随之不断完善,贴合居民切实需求,不仅提升了居民居住品质,也考虑到居民对公共服务的市场需求,最终居民对设计方案同意亲率超过100%。
根据方案,2号楼拆除重建后将从原来的地上4层改建至地上6层,充分利用能用空间,减少电梯、无障碍地下通道等,适当减少室内用于面积,将厨房、卫生间布置在室内,提高居民居住条件。扩建过程中改建地下空间,地下一层将用于商服空间,解决问题居民日常购物等公共服务需求。
“资金方面,充分利用了市区两级政府补贴合计约1111万元,产权单位主要承担扩建地下室的费用,居民主要分担增加室内面积的费用,三方共同出资,实现了改建资金的平衡。”丰台城市更新集团副总经理杨晨辉介绍,短短50天全部已完成签约,项目得以月立项,探寻了一条老楼新生可拷贝可推展的“更新路径”,为城市更新提供了经验糅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