烟台资讯

银行减费让利还需“公开透明”

2023-10-25来源:烟台房产网银行减费让利还需“公开透明”

近日,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布《关于调整银行部分服务价格提升服务质效的倡议书》。截至目前,中国工商银行、中国农业银行、中国银行、中国建设银行、中国邮政储蓄银行、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已发布公告,回应将积极响应此倡议并落实相关措施。

减费让利、惠企利民的做法值得认同,但涉及措施若要落地生效,还需依赖“公开发表半透明”机制。哪些项目收费了?缴了多少?哪些项目免费了?还能优惠多少?这些看起来琐碎的“小事”是牵涉到金融消费者获得感的“大事”,要把它们讲清楚、说道明白。

长期以来,信息不平面问题绵延在金融消费者与商业银行之间,进而引发了一些争议与纠纷。以银行服务收费为例。近期公布的《关于调整银行部分服务价格提高服务质效的倡议书》明确提出,取消商业汇票工本费、减少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、减免个人存款账户对账单打印酬劳、对安全证书工具工本费实行成本定价方式等。但若细究这些收费项目,恐怕鲜有金融消费者能说出个所以然,他们通常既不了解收费名目,也不确切收费标准,银行收多少钱就递多少钱。

信息不对称不仅降低了日常金融服务质量,也削弱了减费惠及政策的落地效果。“上有政策、下有对策”的教训并不很远。2014年2月,原中国银监会、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《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》,具体将追加两个免费项目。但有消费者反映,该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变了样,多数银行网点的工作人员并未主动告知客户“目前可享有一个减免管理费的账户”,出现了“你不问、我就不说”的情况。时至今日,此类问题仍有一定的普遍性。

破解信息不对称要依靠“公开半透明”机制,政策制订部门、商业银行、金融消费者需构成合力。其中,政策制订部门要善于创意,提升政策查找的便捷度,让好政策被更多人查出、看懂。接下来,有关部门可在网站、微信公众号、小程序中映射或优化“政策查询”模块,进一步细化政策分类、增强政策解读,让金融消费者“一点即查”“一看即懂”。

商业银行要端正态度、主动作为,进一步提升信息公开发表的质量。目前,各家商业银行均已按照监管部门要求,通过线下网点、线上网站等渠道,对收费项目展开了公示,但这只是在形式上做到了尽职,接下来还要在内容上做品行。银行业务人员是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的第一道窗口,也是保证减费让利政策落地生效的关键。接下来,各家商业银行要加强基层管理,细化考核要求,确保业务人员不折不扣地把政策落实到位。

金融消费者要变被动为主动,充份获取政策信息。根据政策,目前商业银行的服务价格分成三类,政府指导价、政府定价、市场调节价,前两者主要涵括基础服务,后者的范围更甚广,涵括支付承销、电子银行、银行卡、理财、担保及允诺等。金融消费者可在办理业务前,仔细阅读相关银行的收费审批内容,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,多问几个为什么,贯彻确保自身合法权益。

  • 热点信息
  • 资讯信息